
面對生產難題,他總能靈光閃現;一堆廢舊材料他總能變廢為寶。他就是煤海戰線上的“創新達人”—— 四老溝礦機電技術員馬騰。
勤學苦練長本領
剛參加工作時,馬騰是大型設備隊的一名電工,可他清醒地知道,光有一腔踏實肯干的熱情是不夠的,于是他參加了專業的學習培訓,系統學習了機械設計制造專業知識,為他走上創新之路奠定了基石。
馬騰學成歸來后,他深知光有理論知識是不夠的,于是他就天天圍著師傅轉,認真學習實戰經驗,下班回家翻看專業書籍、仔細研究圖紙、整理學習筆記,將不懂的問題標注出來,再虛心向老師傅請教。在一對一理論與實操考核中,馬騰以第一名的好成績勝出,成為了區隊最強“技術能手”,全隊干部員工都向他投來佩服的眼光。
巧解難題顯身手
馬騰本著“干一行、愛一行、專一行”的工作態度,不斷在知識海洋汲取營養,學習借鑒好經驗、好方法,并運用到工作實踐中。一次,馬騰發現在拉運絞車過程中保護裝置出現故障,給礦井安全生產埋下隱患,為避免此類問題再次發生。馬騰潛心研究想要在絞車前面安裝一個裝置,使絞車只要碰到此裝置就會自動斷電,確保絞車及時停止運行。說干就干,馬騰按照自己的創新思路,開始實地測量、觀察角度、繪制圖紙、加工制作、選定安裝位置,他帶領工友經過反復研究試驗,加工制造出“紅外線溫度監控報警裝置”,此裝置可實時監測主電機及稀油站油箱的溫度變化,測得的數值可顯示在閘瓦綜合保護裝置的液晶面板上,絞車司機及檢修人員能夠及時了解主電機及稀油站的溫度變化,若發現溫度異??杉皶r采取相應措施,有效避免了絞車提升傷人事故的發生,也為絞車制動上了“保險”。
安全效益雙豐收
馬騰牢固樹立“節約就是盈利”“節支就是增效”的理念,他堅持在廢舊庫房里“淘寶”,研究自制服務安全生產的“神器”,帶領工友常態化開展修舊利廢、技術創新,提升了礦井安全系數,降低了員工勞動強度,改善了工作環境,節省了資金投入。
針對副立井提升罐籠軌道高于底板,每次在提升物料、設備時會出現放不平、擺不正的現象。馬騰對副立井1000車軸編碼器聯接裝置進行了技術改造,避免了絞車運行不穩的情況,確保了副井絞車安全提升,保障了礦井安全運輸。
同時,馬騰還設計了副立井1000車罐籠檢修平臺,在主、副罐籠底部使用鋼板、角鋼、鋼管等材料制作成可載2至3人的平臺,便于檢修,有效改善了員工工作環境,僅這一項創新項目就為礦井節約資金15萬元。
20多個春秋、8000多個日夜,馬騰在自己的創新戰線上,先后發明創造了“十號井新排水系統選型計算”“1000車井筒主罐道梁固定螺栓緊固施工方案”“副立井泵房安裝2#水泵施工方案”等多個項目,編制了《礦井常用水泵選型方法》《四老溝礦現有7.5kW以上水泵匯總》等參考文獻,還有不計其數的“金點子”“小妙招”在安全生產中推廣應用,為煤礦安全發展、節支降耗作出了卓越貢獻。